查看原文
其他

“负可敌国”,又该如何收场?

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3-10-17
拖了两年多,在按规定最迟9月20日就要退市的关口,恒大公布了2021年、2022年的财报,一共欠了2.44万亿,两年间亏损超过8000亿,按照今天汇率折算差不多3400亿美元,跟中欧发达国家捷克国内外债务总额差不多,堪称“负可敌国”。

关于恒大的事,直截了当地谈几个关键问题的看法。

第一个问题:为什么不早点让恒大破产?

恒大2020年欠债2万亿,已经很惊人了,结果两年过去2021年巅峰到了2.58万亿,2022年也不过降到2.44万亿,甚至两年还亏损了8000亿,直接导致从当初资能抵债的流动性危机,到现在资不抵债,净资产变成了-5991亿元。

2021年房地产危机尚未显现,房价一直涨的信仰仍在,那个时候破产似乎还能找到人接盘,现在都没钱了,房地产企业无论国企、民企都在收缩,金融机构也不愿意向高风险的企业提供资金,就算有任务要求,也更倾向于给基本面更好的房企,简单地说就是借钱给不缺钱的。

因此,有为什么不早点破产的想法很正常,甚至有人因此怀疑是不是有什么重要人物还套在里面,种种阴谋论多了起来。

理解这种担忧,但不清算才是唯一可行的。

其实恒大暴雷不是2021年,起码在2020年初甚至2019年就已经是“秘不发丧”了,2020年2月恒大发出通知,启动其历史上力度最大的楼盘销售优惠活动,全国在售楼盘75折,有的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,这显然是资金出现了严重问题,不得不大出血延缓危机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其实恒大接下来亏损、负债增加了多少,已经不重要了,反正肯定资不抵债,就算由于拖欠时间越来越长,利息越来越高也没啥实质影响,毕竟本金都不可能还完,利息多点少点无所谓。

而从恒大憋了两年,才放出两年的财报,而新换的会计师事务所给出的审计意见都是“无法发表意见”,而2020年恒大的财报还挺光鲜,合作14年的普华永道出具的审计意见一直是“无保留意见”,足以说明:恒大的问题绝不是2021、2022年才出现的,只不过以前被层层遮掩

所以就看到2021、2022年财报出现了超过8千亿的巨额亏损,但仔细分析主营业务按毛利甚至是微盈,扣除销售费用和人力成本后有所亏损,但也只亏了546亿,亏损的大头是“经营性溢利”,两年加起来共亏了4728亿元,而在2020年的财报这一项亏损才不过8亿元,然后2021年就变成了4248亿元,2021年还有土地被回收等在内的其他损失高达1298.3亿元。

恒大财报是这么解释的:待售已竣工物业和开发中物业减值、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亏损、金融资产减值损失。

说的直白点就是因为出现危机了,物业估值下降、被政府收回了土地所以亏损了,但也可以认为2020年之前的财报物业的估值被严重高估了,现在不过是把过去积累的问题全扔在这个筐里罢了。

不装了,摊牌了,虱子多了不咬人。
扣去物业估值这个很浮动的东西,恒大的真实资产变化其实不大,比如还是有2.1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;至于过去两年负债进一步增加,主要是利息增加,但正如前面说的本金都注定还不完了,利息已经无所谓了。

但如果早点就破产清算,一家公司的破产清算是有规定的,如果按规定来,真正开心的是谁?

最开心的一定是许家印。

注意从2009年开始,恒大连续12年分红高达1700亿,许家印获得了超过500亿,而且恒大在海外以超高利率发行债券,许家印有没有通过各种方式买进呢?即使在恒大现金流很紧张的情况下,仍然坚持偿还海外债券,这当然跟保持信用有关,但有没有个人利益考虑呢?

现代公司是有限责任,一旦破产清算,反而帮了许家印,反正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是分开的,钱早就到了私人名下,甚至可以通过各种手段,趁着恒大资产大幅贬值,自己收购恒大的优质资产,很快就能风云再起,还解脱了。

而且还要考虑现实和人心。恒大这个公司还在,那么受害人好歹还能找到债主,能有个指望,最起码还能宣泄愤怒,而政府也可以压着恒大优先保交楼,如果进入破产清算流程,就必须执行法律规定,不可能再大力度保证交房,立刻就乱了。

留着恒大,本质就是以时间换空间,尽可能完成更多未竣工楼盘的建设,确保准业主们拿到房子,更要避免出现金融系统风险

其实当年的ofo也是类似,从ofo公司角度早就想破产清算了,破产申请打了好几次,都被否了,同样的道理。

第二个问题:恒大危机到底危在哪里?

需要拆分下恒大的债务,2.44万亿负债,合约负债(准业主交了购房款但还没拿到房子)是7210亿,恒大长短期借款6123亿,应付款(主要是欠供应商的)是10021亿,另外还有其他欠款比如拖欠工资等共1017亿元。

还需要进一步拆分。

业主购买房子大多数肯定是贷款,就按照30%简单计算(后面的数据取大数),那么合约负债7210亿,业主拿的首付款大概是2000亿,业主欠银行的房贷是5000亿;

查了下建筑行业的资产负债率,由于行业特殊性,资产负债率较高,负债率60%已经是比较好的了,但按要求最高不超过80%,沪深上市建筑企业2022年整体负债水平是74.91%,就按照75%计算,那么应付款10021亿,这里面有7000亿是供应商欠别人的,基本上也是来自银行。

再然后就是恒大直接借款6123亿,三项加在一起大概是1.8万亿元,这些钱基本指向金融机构,这也是最担心恒大危机会引起金融风险的关键之一,另一个关键是土地和房产是抵押的基础,一旦价格波动过大,风险可想而知。

但从恒大具体财报来看,长期借款余额从过去的4000亿左右跌到几乎为零,而短期借款增加了2500亿左右、应付款新增了7000亿左右,显然长期借款减少的部分转移到了短期借款和应付款。

注意应付款是欠供应商的,虽然供应商也是从银行贷款,但风险毕竟分散了,这些供应商中大型的基本都能活下去,中小型会受到一些冲击但不至于都死掉,也就意味着这一部分的金融机构贷款还是安全的。

长期借款转到短期借款和应付款,证明过去两年,恒大的债务从金融机构更多转移到了非金融机构,1万亿的应付款余额也证明了这一点。

所以说起码有一个好消息:即使恒大彻底暴雷,经过两年的处置,对金融系统能够造成的冲击大大减少,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幅降低。

而供应商从法律地位上讲,他们毕竟是企业,也很清楚他们的欠款在法律赔偿上优先级最低,从恒大暴雷开始,就已经不报希望,能拿回来多少就多少。

真正最关键的就是购房业主,也就是这两年最关注的“保交楼”,2022年上半年恒大销售楼盘均价是10276元/平米,2023年前5个月销售均价是6855元/平米,取中间值按照8000元一平和100平米套均面积计算。

合约负债7210亿对应90万套,考虑到购买多套恒大房占比不高,意味着面临“烂尾楼”危险的有整整90万户老百姓,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,这里面有多少是掏空家底甚至“六个钱包”才买的房?这背后是多少人的梦?

这些人仍然对恒大、对许家印保持希望,纵然如此紧急的情况下房子质量必然要打折扣、还要承担不菲的房贷,但最起码的期待是能住进自己的房子。

这是关系到社会安定的大事,这也是一直不对恒大进行破产清算的关键,就是要做工作、尽一切可能逼恒大,尤其是逼许家印尽可能保交楼,多完工一套就多保住一个家庭的梦。

也确实有效果,据恒大公布的数据,2022年实现了732个保交楼项目全面复工,全年累计交楼30.1万套。

还有至少90万套。

第三个问题:恒大危机最终如何处置?谁将承担损失?

按照法律规定和现实,最终处置大概分几类。
职工债权(工资等)、税款债权、有担保债权有优先权,可以得到保障,尤其是职工债券和税款必然全额清偿,普通债权人考虑到社会影响,大概率会设置一定的基础额度,比如10万、20万,可以获得一次性现金偿付。

至于基础额度之外的债权,基本以留债、债转股、债务转移等方式打了折,能还多少,就得看之后的运营状况了,本金都未必能保证,更何况利息。
总结下:
最有保障的:恒大的基层员工、施工一线的农民工等,这些人的薪资肯定会全额清偿。

其次有保障的:债务额度比较少的普通债权人。

受损最严重的或者说承担了最大损失的:中大型供应商和上下游企业、购买了较高额度恒大理财产品的购买者等,他们的债权肯定要大打折扣了,从目前看需要做好打三折的心理准备。

上面的都比较清晰了,但是恒大还有特殊性,那就是已经交钱还没有拿到房子的准业主,这些人也享受优先权,也是最被关注的,毕竟就算不说这是多少家庭一生的寄托,这些人还承担着几千亿的银行贷款。

恒大公布了过去两年的财报,资不抵债是早就预料到的,恒大肯定救不活也是必然的,现在核心就是要防止恒大这具尸体别再爆炸,毕竟恒大市场占比也不过3%,其他房地产企业虽然比恒大好点,但就怕出现连锁反应。

说来说去,还是要以保交楼作为最优先的任务,这是社会问题;然后轮到恒大直接欠款的6000多亿,这关系到金融风险,但利息就别多想了;等这些差不多了,就到了债务重组的时候,也就到了清算的时候。


其他文章推荐
■  预见未来:未来10年乃至30年的政策大方向
■  机构改革下的“恩怨纠葛”
■  辞职回乡种地:生死一线间

如果喜欢,还请点赞、“在看”和关注吧
欢迎分享,让更多人发现“大树乡谈”
除本号外,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
请注意辨别,欢迎关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